Matlab 被禁引发的思考:我们如何做出卡别人脖子的技术?
(给程序员的那些事加星标)
作者:包云岗(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)
【导读】:6 月 6 日左右,有哈工大学生发现无法使用 MathWorks 软件。此事后来在网上引发热议。
19 日,@包云岗 老师在微博上发布他由「Matlab 被禁」引发的思考,「程序员的那些事」已获转载许可。
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解决“Matlab 被禁”这个燃眉之急问题。大家回顾了中国的工业软件发展之痛,批评国内的盗版问题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、重硬件轻软件等一系列问题。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,比如给了针对 Matlab 各种功能的开源软件替代方案。这些都算是“昨天和今天”的事。
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“明天”的事。我们每个人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: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,给 10 年时间,甚至 20 年时间,我们能做出一个卡别人脖子的东西吗?(并不是说真的要去卡别人脖子,而是说要成为别人离不开的东西)
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“Matlab被禁”事件,那么也许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是启发——我们都知道 Matlab 最初只是新墨西哥大学 Clever Moler 教授在 1970 年代用于教学中的一个小工具软件,那它为什么能在几十年后成为卡我们脖子的利器?
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Matlab 发展过程中折射出来的几个理念:
一、把东西做出来,而不是追求把论文发出来
Matlab 网站上有一篇 Moler 教授自己在 2018 年写的 Matlab 简史。他在开头就写道,在 1970 年和 1975 年他所在团队向 NSF 申请了两个项目,目标是“探索开发高质量数学软件的方法、成本和资源”。
他自己也认为,某种程度上这两个项目是失败的,因为他们没有发表出一篇论文,他们只是开发出了两个软件:一个是 EISPACK,另一个是 LINPACK。
而且这两个软件也谈不上多大的学术创新,因为 EISPACK 就是把 1965-1970 年发表论文中用 Algo60 写的算法翻译为 Fortran,而 LINPACK 则是直接用 Fortran 重写一遍。
二、把东西用起来,而不是做完就扔了
虽然 EISPACK、LINPACK 没有产出论文,学术创新也似乎不是很高,但确实两个很有用的软件。EISPACK 的开发团队在 1974 年代写了一本使用手册,我在 Google Scholar上查了一下,到现在已经被引用了 1800 多次,1970-1980 年代使用非常广泛。LINPACK 更是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 Tops500 的基准测试程序,可以说是影响了世界超级计算机的发展。
三、把教学场景用起来,而不是把教学当作负担。
Matlab 是 Moler 教授想把 EISPACK 和 LINPACK 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产物。如果 Moler教授不是用心去做教学,不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线性代数与数值分析,更容易地使用 EISPACK 和 LINPACK 这两个软件,那么他就不会有动机自己动手去写一个 Matlab小工具来把这两个软件接口封装起来,从而方便学生使用。
今天,由于严苛的科研竞争环境和考核压力,很多人都把教学当作了一种负担,认为会影响科研。但教学其实是试验新技术、新工具最好的应用场景,因为试错成本很低,而且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,还能帮助改进优化技术和工具。Matlab 最终走上商业化,就是因为 Moler 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给学生上课时,有两个学生对 Matlab 很感兴趣,主动提出用 C 重写一遍,同时移植到 IBM PC 上。很多技术最早都是从课堂上发展起来,比如 RISC 架构是 David Patterson 教授在伯克利的课程实验。
四、把持久战意识树立起来,而不是期望速胜论
坚持围绕一件事做,几十年后的累积效应是惊人了。中国今天被卡脖子的东西,几乎都是别人积累了 20 年以上的东西。
从第一版 Matlab 算起到现在已经有 40 年,
1980 年代初的第一代 EDA 软件到现在也有快 40 年,
Intel 在 1970 年左右第一代微处理器到现在已经有 50 年,
台积电 1987 年成立到现在也是积累了 30 多年
其实在学术界也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工作也是积累很多年的产物,我们可以看一下ACM System Software Award,获奖的软件基本上都是持续积累了几十年,比如:
LLVM 持续优化了 17 年、
Eclipse 优化了 19 年、
Wireshark优化了 22 年、
Coq 优化了 31 年,
GCC 则有 33 年
再仔细剖析一下 Matlab 以及对应的公司 MathWorks,可以说是持久战的典范。MathWorks 公司在 1984 年成立,只有 1 名员工。第一笔收入是 1985 年卖给了 MIT 10个版权,收入 500 美元。MathWorks 公司早期很不起眼,有个玩笑称它前 7 年员工数每一年翻一番,1984 年 1 个员工,1985 年 2 个员工,1986 年 4 个员工,直到 7 年后的1991 年也才只有 128 个员工。
和今天很多初创公司相比,这个成长速度就像是蜗牛了。但是他们力出一孔,围绕着Matlab 不断增加功能,使 Matlab 成为一个行业领先的工具软件。1997 年,MathWorks 的营业额达到了 5000 万美元,380 名员工。如今 2019 年 MathWorks 营业额是 10 亿美元,3000 多员工,全球有 400 多万用户。虽然从营业额看并不大,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习这种模式——不断积累。把一项技术做到极致,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。
总结
最后总结一下,当我们在思考如何解“ Matlab被禁这个解燃眉之急的同时,更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在未来做出像 Matlab 那样的工作,做出能卡别人脖子的技术。这需要我们做出改变,观念上的改变,行动上的改变。
至于哪些具体的改变,我想前面梳理的四点就算是抛砖引玉吧:
把东西做出来,而不是追求把论文发出来,
把东西用起来,而不是做完就扔了,
把教学场景用起来,而不是把教学当作负担,
把持久战意识树立起来,而不是期望速胜论。
网友评论
包云岗老师的这篇微博文章引发很多转载,截至我们发文为止已有 3600+ 转发。下面摘录一些网友的评论。
- EOF -
关注「程序员的那些事」加星标,不错过圈内事
圈内事,我在看❤️